ABECDAE1-44B1-4740-BBB9-0BD5D43DED1E.png
這是一本最受矚目的幼兒情緒繪本,取材自真實生活的日常案例,以幽默風趣的繪圖風格,描繪了很多家庭時常會上演的親子角力賽,在孩子東西要不到、吃不到、玩不到時,孩子的情緒馬上大爆走,這時該怎麼辦?家裡也有這樣一個貝蒂嗎?來看看作者如何說《貝蒂好想好想吃香蕉》,並在故事尾頁巧妙的安排,留下伏筆的結局,引導孩子再想一遍,練習當情緒的主人。

本篇文章索引:

歡迎大家回到人間童話故事屋Podcast,聽狐狸魚分享各類型的人生故事
這次要與大家分享的人生故事系列是:繪本

  • 繪本:貝蒂好想好想吃香蕉
  • 圖/文:史蒂夫.安東尼
  • 譯者:柯倩華
  • 出版社:親子天下

MOMO書店:《貝蒂好想好想吃香蕉》實體書

博客來:《貝蒂好想好想吃香蕉》實體書


史蒂夫.安東尼(Steve Antony)出生於英格蘭 斯溫頓,在新墨西哥州 阿拉莫戈多長大,媽媽是一名畫家和慈善商店經理,生父是一名蹄鐵匠,繼父曾在美國空軍服役,家中有3個兄弟。

雖然安東尼攻讀的是插畫與設計專業,但是卻找不到插畫師的有薪工作,他曾做過收銀員、禮物包裝員、清潔員、呼叫中心輪班工作人員……等,經過 10 年的塗鴉和白日夢,2013 年以優異成績從劍橋 安格拉 魯斯金 大學 兒童插畫 碩士畢業。

安東尼從小就熱愛繪畫和寫作,他擅長以畫畫來表達所有的事情,在他很小的時候,就發現自己是紅綠色盲,但安東尼說:色盲不是限制,而是創作風格。他就是個圖像思考者,從不間斷的畫筆,讓他在33歲時,毅然超越色盲,為人生孤注一擲再進修,全然追夢成功。

他是一位屢獲殊榮的英國兒童作家和插畫家,他創作了 22 部兒童讀物,其中 7 部獲得了凱特·格林納威 獎章的提名,他以《熊貓先生》系列而聞名,該系列已在全球售出超過 100 萬冊,並被翻譯成多種語言。

除了現代經典作品《女王的帽子》及其續集,他的其他繪本還包括《不插電》 、《驚人》、《綠蜥蜴與紅矩形》、《貝蒂好想好想吃香蕉》和《兜帽怪物》。

安東尼在接受採訪時,從帆布包裡拿出一本素描本和一枝4B鉛筆,他說:講話時,如果有張紙邊畫,他會覺得更舒服、更有安全感。

安東尼表示紅綠色盲影響他的工作與生活,他沒辦法看到跟大家一樣的顏色,因為無法辨別紅綠,永遠不知道這間廁所是不是有人使用,或是因為看不懂顏色,讓他一口咬下發霉的麵包。

這讓小時候的他很挫折,畫畫時常選錯膚色、草地顏色,8歲時,他的老師看著他的畫問:你的天空為什麼是紫色?那時候覺得好丟臉,但當他愈長愈大,發現每個人看待事情的方式不太一樣,天空不一定要是藍的,也可以是紫的,草地不一定要是綠色,當然也可以是粉色的。

紅綠色盲是他天生的限制,但更是他在創作上的特別構思,後來他發現色盲不再是絆腳石,反而使他找到個人風格,成為創作特質,因此,他創作都用簡單的顏色,尤其對比色,像是熊貓先生裡的角色都是黑白相間、其他搭配橘與藍、綠與紅等。

他從來都不會在出書前找小孩試讀作品,在書出版前根本不知道小孩會不會喜歡,所以總是從他們的反應得到更多的驚奇,比如有一次去讀《拜託,熊貓先生》給孩子聽,其中有一段是臭鼬忘了說拜託,所以熊貓先生轉身離開不給甜甜圈,結果孩子說:「臭鼬太臭了,所以熊貓先生馬上轉身離開!」

每次聽孩子的回饋除了大笑,瞬間也發現,天啊!這已經不是「他的」書了,孩子跟那本書已經有了某種情感連結。而那些曾是他筆下的角色,也離開了他、走出英國、走到世界各個角落了!


有一天,貝蒂的肚子餓了,她好想好想吃香蕉,但她不會剝開香蕉皮。無論她用手剝、用牙齒咬,甚至用腳抓,都剝不開。

她生氣得又哭又叫,這時,大嘴鳥先生來幫忙並示範該如何剝開香蕉皮,但是,當香蕉剝好了,貝蒂卻又生氣了,為什麼呢?

現在,就讓我們移駕到「人間童話故事屋」Podcast 聽聽魚仔說《貝蒂好想好想吃香蕉》這個故事吧!

53409A0A-E91F-4D26-ADC3-B602BBCF6465.png 
四種Podcast收聽平台,點點想要的平台小圖,就可以聽到魚仔說故事嘍!
↓↓↓↓↓↓↓↓↓↓↓↓↓↓↓↓↓↓↓↓↓
 image    image    image     MixerBox Icon.png   

〈選好收聽平台,點下連結,用聽的故事內容比較多哦!〉


這是一本擺在書店裡,隨時可以讓路過的人眼睛為之一亮的童書,鮮明的亮黃色和封面大大又可愛的猩猩圖案,很吸引人翻閱它,而魚仔我就是無意間路過而隨手翻閱就買下它的那個路人。

沒想到這本故事書深得小金魚的喜愛,當我將它帶回家時,她一遍又一遍地要我再重覆說著這本故事,當時就知道,這本故事,說到孩子的心坎裡了,她正透過故事來內化深思與體會情境。

於是魚仔不厭其煩的一遍一遍為她讀著,回想當年,她瘋迷這本書大概有一兩週的時間,每天,真的不誇張就是每天必定要聽這本故事,直到她反覆聽到她的內心世界覺得圓滿了,媽媽我終於可以不用再演一隻猩猩,貝蒂的任務才告一段落。

這本書是本對幼童來說很棒的情緒引導書,貝蒂為了想吃香蕉而抓狂,引起孩子的共鳴,就像是他們平常遇到一點小事就會大哭一樣,每個孩子的情緒管理方式不一樣,有的是大哭,有的是賴在地上打滾,有的是將自己塞在牆角裡偷哭……不管是哪一種發洩方式,都是孩子在表達他有需求未被肯定滿足的訊號,而訊號的強弱端看爸媽給予的態度而定。

父母若是無視於孩子的情緒,刻意的忽視,孩子的問題沒有獲得疏通解決的方法,那他之後就會有習得無助感,覺得自己再怎麼表達都不會得到幫助與肯定,甚至就會開始對任何事都容易放棄,沒有自信。

但若是太過度過於關心孩子的情緒,不問其他,馬上滿足孩子所求,只要小祖宗不哭不鬧就好,那麼孩子就知道他的哭鬧是一項很好用的利器,只要他有想要的,上演一場哭鬧戲就可以得到,而讓他覺得父母這麼做就是應該的,而過度自我中心、霸道無知,但內心世界卻永遠少了一塊。

很多家長會覺得哪有這麼誇張?!不過就是一場哭鬧,小孩子本來就會哭哭笑笑,睡一覺明天就好了,哪裡還會影響到什麼以後將來。

但是,誰不是從孩子長大而來的呢?發脾氣,是一種表達自我的方式,我們透過發脾氣來學習人際互動的方法,也是形容自我個性的管道。

試想,如果我們在一個地方,只能壓抑著不敢發脾氣,有苦往肚裡吞,久而久之,我們對那個環境會有什麼感覺?

再換一個情境,若是我們可以在這個環境裡,隨時大發雷霆,不爽就找人開罵,那麼這樣的環境又會帶給我們什麼樣的感覺?

而這樣的感覺,同理,就是孩子所得到的感覺。很繞舌,但,真的試著去揣摩想像一樣,就會知道孩子的感受而他想要什麼樣的對待。

但也因為成人的大腦已經發展完成,在情緒上能夠收放自如,但孩子的大腦畢竟還在長大,在未發展成熟前,我們可以招術是:認同安撫再說教最後約法三章。

先認同孩子的情緒,讓他知道我們接收到他的難過了:小明沒有吃到糖果,所以很難過哭哭了,對不對?

再安撫孩子的情緒,使其平靜下來:嗯小明想要吃糖果,媽媽知道了,小明會吃到糖果的。

情緒穩定後就可以說點教(也就是附加條件):這顆糖果說小明沒有刷牙沒有吃早餐,嘴巴臭臭肚子扁扁,它要先去旁邊休息還不能吃,等到小明嘴巴有刷牙嘴巴香香,有吃飽飽後,它就會很開心的給小明吃了。

上述的例子只是模擬狀況劇,當然有更多千奇百怪的情形發生,但是當這個危急狀況解除了之後,孩子平常時間裡,就可以和孩子先約法三章,將條件都說明白,讓他清楚知道自己何時可以得到,何時必須忍耐。

當然,我們也可以在家中給孩子一個安心的情緒區域,讓他在生氣發怒時可以在情緒區域裡發洩情緒,在情緒區裡可以畫畫、聽音樂或哭泣……孩子喜歡的方式都行,等到孩子情緒平穩了,再離開情緒區與大人聊聊。

「養」一個孩子長大,難不難?不難,照三餐投餵,讓他吃飽就自然會長大啦!

但「教養」一個孩子長大,難不難?難!很難!教養教養,當然是有教有養,在孩子不對的時候,給予正確的引導,灌輸其正確的認知與態度;在孩子做得好的時候,給予大大的鼓勵與讚賞,肯定他的行為使其了解這樣的行為是正確的。

「養兒方知父母恩」我們得感謝我們的父母,含辛茹苦的將我們拉拔長大成人,陪伴我們成熟懂事成為更好的人,所以在帶我們的下一代時,也需要同等的認真教養,去蕪存菁,將好的正確的一切流傳下去。

然而每個人的成長環境不同,或許所遇上的父母剛好沒有這麼用心的對待我們的過去,但是沒關係,如果我們能夠從「原生家庭」的教養中覺醒,察覺自我的缺憾,能夠想辦法去填補或扭轉改變,就能夠脫離「原生家庭」所帶來的影響。

「原生家庭」這個議題可以分享的很多,若是有遇上適合聊的人生故事,魚仔再來大聊一番哦!

很快的,今天的故事來到了尾聲,謝謝大家收聽魚仔今天的Podcast《貝蒂好想好想吃香蕉》的人生故事,就說到這邊囉,希望大家都能夠當自己情緒的主人!

喜歡魚仔節目的朋友,別害羞,歡迎留言跟魚仔分享,你的鼓勵就是我大大的原動力哦!

也請為「人間童話故事屋」點下關注與分享,這樣才可以即時收到魚仔最新的人生故事,謝謝大家!
敬請期待下一個人生故事吧~拜拜。

MOMO書店:《貝蒂好想好想吃香蕉》實體書

博客來:《貝蒂好想好想吃香蕉》實體書

若是喜歡魚仔的分享,記得關注狐狸魚的 部落格 / IG / 粉專 / YT  / Podcast 哦!
和狐狸魚一起陪伴家人,享受美好的生活、用心生活
讓自己每天每天,都能日日比昨日好,天天都能更幸福快樂~
arrow
arrow

    狐狸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