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喜歡這部電影「美麗境界」,即使它不是新片了
但在某個因緣際會下,將它租回家看,看完後真是感慨萬千啊~
在看之前,我一點也不知道這片子裡的內容
所以在觀看的過程會覺得很過癮、很好看
片中的內容是經由真人真事翻拍的,雖然改編很多,但以我這種本來就不知道的人
是會覺得很好看,甚至覺得它真的有達到所謂的「美麗境界」了
-------------------------------------------------------
然而在查過許多資料後,才更深入地了解這一家人
其實世界上真的有很多我們想像不到的事情,一直在上演、發生
而且還有很多很多珍視生命的人,每天都很努力的在過著生活,試著讓自己的生命更加美好
影片中的男主角,是個數學天才,但也是個精神疾患
他患有精神分裂症
他的人生,就猶如他在得到諾貝爾獎時的謝辭一般
全要謝謝始終對他不離不棄的太太
因為她,她的耐心包容與忍讓,才能讓他的病情有好轉的機會
才能讓他能如願所償的得到至高的榮耀
當然,他自己也是個很努力在生活的一個啦
但我更佩服的是他的太太
雖然在查得真人真事的實際狀況時,有點替她感到心疼
但,這就是她今生所要習得的課題吧?!
因為,在他能控制病魔之際,他們也發現唯一的兒子
也同樣襲得父親的數學天才,但卻也有著精神分裂的疾患……
或許因為我們的生活環境,讓我們對他們的故事感覺起來是陌生的、遙遠的
但試深想,甭論到我們的家人朋友,試想我們自己呢?
我們的心境上,是沒有問題的嗎?是沒有病徵的嗎?
呵,或多或少吧?!
其實每個人都在學習,學習如何成為一個更好的人,如何擁有更好的人生
如果自己都無法深深的了解自己,好好的去面對自己的每一個問題
那麼,又有何資格去戴上有色的眼鏡去看待各式的人呢?
說實在的,其實每個人的身上或多或少都有著心因性的精神疾病
只是顯示出來的症狀大小不同罷了
--------------------------------------------------------
套上老師和美國新精神分析學派的學者Horney所說的話:
<<我們指稱一個人是否為精神病人之準繩是:「這個人的生活方式是否符合這時代所認可的行為模式」>>
由於我們現在是個「資本主義的社會」,所以每個人的「產能」是一項很重要的評估工具
若一位一家之主,每天只賴在家中不工作,試想,外界會是以何等的眼光去看他?
若一個人因為罹患了憂鬱疾病而不事生產,外界又會是如何去看他呢?
古代的屈原因憂國憂民而悲憤交加自殺了,大家都說他愛國!
那麼若屈原活在現代因憂國憂民而自殺,大家又會怎麼看?
這個現代屈原,就可能是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可能是新聞頭條裡的某一位自傷者
我們說他有精神疾患、我們說他有憂鬱症……等等
任何任何在我們這個時代所被認同的名詞動詞等模式,就會一一為此人套上使用
-------------------------------------------------------
哎~
其實人活在世上,不就是求個「好」字嗎?
而那些會選擇自傷或出現精神疾患的人,多半都是比我們這些苟活的人們有更強烈的求生意識呀
因為過度強烈,所以產生的行為模式也強烈
而我們,就是因為看得淡、看得開,對「活」並不執求「好」,能過一天是一天
所以才能平淡的虛度至今,對吧?!
呵~
朋友哇,珍視身邊的一人一物,就算遇到再怎麼無法溝通的人
也請別吝於給予他一個笑容、一份關心
這是我們「這種人」所能給予的──最好的禮物!
============================================
以下是影片的大綱,有興趣的可以去租來看看哦!
約翰奈許在普林斯頓大學就讀數學系,這名絕頂聰明卻也個性偏激的傑出青年是一名問題學生。他不但和同學無法相處,而且還時常曠課,他心中只有一個念頭:發明出一個原創理論。他深信這是成功的唯一方法。
有一天因和朋友在酒吧閒聊,而激發他的靈感,促使他發現一個突破性的理論,後來他所寫的論文推翻了現代經濟學之父亞當史密斯一百五十年來牢不可破的經濟理論,從此改變了他的一生。
奈許因此得到在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計畫和教職,而當時世界正值冷戰時期,他也希望能對美國有所貢獻,他在無意間認識一位探員,請他參與一項機密的解碼任務。他抓住機會全力投入這項任務,同時也在校內認識一位美麗的女學生愛莉莎賴德,這位傑出的研究生讓奈許接觸到一個他從來沒認真考慮過的概念,那就是愛情。
他們的感情進展神速,很快就決定結婚,但是奈許的機密任務也變得越來越危險,他完全沉迷在一個妄想的世界,他異常的行為舉止終於被診斷為妄想性的精神分裂症。
從這時開始他就開始了和精神病的長期抗爭,而他的妻子愛莉莎雖然飽受她丈夫異常行為的折磨,但是卻仍然守在他身邊,以她的愛包容他的瘋狂行徑,經過多年的奮鬥後,雖然他仍有不正常的幻覺,但是奈許卻能接受自己的精神異常,重返普林斯頓大學教書,並且於1994年獲得諾貝爾獎,而他的理論則成為二十世紀最有影響力的理論之一,証明了他不只是擁有一個絕頂聰明的腦袋,同時還擁有一個美麗的心靈……
有一天因和朋友在酒吧閒聊,而激發他的靈感,促使他發現一個突破性的理論,後來他所寫的論文推翻了現代經濟學之父亞當史密斯一百五十年來牢不可破的經濟理論,從此改變了他的一生。
奈許因此得到在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計畫和教職,而當時世界正值冷戰時期,他也希望能對美國有所貢獻,他在無意間認識一位探員,請他參與一項機密的解碼任務。他抓住機會全力投入這項任務,同時也在校內認識一位美麗的女學生愛莉莎賴德,這位傑出的研究生讓奈許接觸到一個他從來沒認真考慮過的概念,那就是愛情。
他們的感情進展神速,很快就決定結婚,但是奈許的機密任務也變得越來越危險,他完全沉迷在一個妄想的世界,他異常的行為舉止終於被診斷為妄想性的精神分裂症。
從這時開始他就開始了和精神病的長期抗爭,而他的妻子愛莉莎雖然飽受她丈夫異常行為的折磨,但是卻仍然守在他身邊,以她的愛包容他的瘋狂行徑,經過多年的奮鬥後,雖然他仍有不正常的幻覺,但是奈許卻能接受自己的精神異常,重返普林斯頓大學教書,並且於1994年獲得諾貝爾獎,而他的理論則成為二十世紀最有影響力的理論之一,証明了他不只是擁有一個絕頂聰明的腦袋,同時還擁有一個美麗的心靈……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